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。
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台灣用電量每年成長2.5%!不蓋電廠科技如何協助穩定供電?

發布日期111:2022-07-27

(未來城市@天下/2022年7月26日整理・許鈺屏、李芸)

近年來,台灣碰上數次大停電事件,民眾開始關注「穩定供電」議題。但據經濟部統計,台灣用電量持續攀升,且到2027年前,每年還會成長2.5%。我們該如何做到穩定供電?

或許,台灣可以先參考與台灣處境相近的日本——一樣是島國、有頻繁天災,且九成以上能源倚賴進口。日本311地震後,為了加速能源改革,他們第一步跨向開放電力市場、實現電力自由化。目前,日本電力來源開放多家公司競爭、可以自由購買電力方案;透過這種方式,還能提高民眾的用電認知、關注自身用電量。

日本還有哪些作法?台灣可以學習嗎?哪些智慧城市科技已經投入?這一次,我們邀請已投入日本電力市場的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哲淵,為我們分析台日電力市場的現況與未來。

訪談精華一次收藏:

Q:日本為何推動電力轉型?聯齊科技在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?
日本是亞洲電力轉型最明顯的國家。1988年,日本簽訂京都議定書,站出來承擔全球淨零碳排的責任與義務。

原本,他們希望以核電做為基載電力,逐年增加綠電、再生能源。然而,311大地震為社會、能源帶來巨大衝擊與挑戰。當下,日本暫時關閉所有核電廠,直到訂定更高安全標準,幾座核電廠才陸續回到發電行列。但日本政府意識到,增加核電廠的社會及政治成本都太高;所以他們開始思考,若想提高間歇性能源「綠電」的能源占比,該怎麼兼顧穩定供電。

第一步,日本想重新了解缺不缺電,因此先盤點電都跑去哪裡。為此,政府先從民眾的用電感知著手;他們把每個月抄一次的傳統電表,進化成智慧電表,民眾每30分鐘用電數據都會回傳到電力公司與用戶。

聯齊公司就是負責把更精細的數據提供給民眾。在日本,我們平均1.6秒就可以拿到一筆電力數據,並從智慧電表上傳到用戶手機,用戶隨時知道用電狀況。依據數據,我們大概可以猜到你家在用微波爐、或開冷氣,這有什麼好處?若我們知道你不在家,但家裡電器卻在運作,那有兩種可能——忘記關或遭小偷。

若忘記關,我們也能幫忙關——因為我們的理念就是善用每度電、不造成浪費。

第二種可能性則讓日本意識到,電力大數據也能延伸應用到高齡化社會裡。阪神大地震時,因瓦斯漏氣、引發火災的死亡人數比被壓死的人還多,所以,他們推動「全電宅」。現在,日本走向超高齡社會、65歲以上人口近26%,不少獨居者遇上「孤老死」問題,但透過電力數據,我們能知道他們是否正常生活、減少看護勞動力派遣等問題。

全文請詳見報導來源: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6/6488991

回頁首